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5集:瓶颈突破寻新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六点四十分,刘好仃推开办公室门时,空调还停在昨晚关掉的温度。他没开灯,径直走到电脑前按下电源键,屏幕亮起的瞬间,映出他手里那本翻开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着“轻一点,比强一点更重要”,字迹有点斜,像是在耳机声里匆匆记下的。

    nbsp他把包挂上椅背,泡了杯茶,等系统加载完客户录音摘要,开始一条条翻看。王姐发来的第一份汇总表已经到了邮箱,标题是《昨日通话关键词整理》,附件里列了十二条记录,大多模糊:“还行”“再看看”“你们先做着”。他一条条往下划,在第七条停住:客户B提到“吊装次数能不能少一次?我们这回十七楼,工人说太累”。

    nbsp他打开新文档,新建一个表格,第一列写上“使用场景”,第二列是“原话摘录”,第三列留空,标为“可能痛点”。鼠标滚轮继续下拉,老陈转发的一份招标文件截图跳出来,某地产项目技术要求里有一句:“单件玻璃重量建议控制在八十五公斤以内,便于高层安装。”

    nbsp刘好仃点了根笔,在纸上画了个圈。

    nbsp七点二十分,王姐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笼包子。“你真早啊,我还以为得叫你。”她把一笼放在他桌上,“老周说今天产线排得满,问调研的事要不要缓两天。”

    nbsp“不缓。”他咬了口包子,把刚整理的表格调到主屏,“你看这几条,表面上说的都是施工麻烦,但问题都落在‘重上。不是产品不行,是用起来费劲。”

    nbsp王姐凑近看了会儿,“你是说,客户其实想要更轻的玻璃?”

    nbsp“不是想要,是需要,但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他指着屏幕,“就像以前没人觉得窗户要隔音,直到住在高架边的人开始投诉。现在高层越建越多,工人年龄越来越大,谁愿意天天扛着百来斤往上爬?”

    nbsp王姐点点头,又皱眉:“可玻璃轻了,强度会不会不够?老周肯定第一个反对。”

    nbsp“我没说减料。”他笑了笑,“我说的是‘轻量化路径,怎么让东西性能不降,重量能减。这不叫妥协,叫升级。”

    nbsp八点整,老陈和老周也到了。四人围在操作台前,刘好仃把三份典型记录投到小屏幕上。

    nbsp“客户A说安装费力,客户B想减少吊装次数,客户C直接讲‘工人不愿爬太高。”他顿了顿,“三条线,指向同一个点——不是我们做得不好,是他们用得不舒服。咱们一直在拼良品率、拼交期,可市场变了,痛点也变了。”

    nbsp老周抱着手臂,“这些话平时多了去了,哪句算真,哪句是随口一说?要是每句抱怨都当方向,咱们厂得改行造起重机。”

    nbsp“所以我才要分类。”刘好仃打开那个刚建的标签库,“我把所有反馈分成三类:情绪表达、使用障碍、潜在需求。刚才那三条,都属于‘使用障碍,而且集中在高层施工环节。这不是偶然。”

    nbsp老陈从包里抽出一张纸,“我查了近三年带‘高层字样的项目招标书,有十二个明确写了对单件重量的限制,最早是去年三季度开始出现的,今年已经占到六成。”

    nbsp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nbsp“也就是说,”王姐缓缓开口,“不是客户不想买,是他们在挑能省力的产品?”

    nbsp“对。”刘好仃拿起记号笔,走到白板前,在原有任务卡下方划出一块空白区,写下六个大字:“轻量化路径探索”。

    nbsp他转头问老周:“如果我们要往这个方向走,产线现有的数据采集能不能支持?比如不同厚度、结构下的重量与承压关系?”

    nbsp老周摸了摸下巴,“数据是有的,但之前都是按标准型号归档,没单独拎出来做过对比分析。”

    nbsp“那就现在开始。”他拿起手机拍下白板,“从今天起,技术组每天抽半小时,把过去半年试产过的非标件,按‘重量强度安装方式三项重新梳理一遍。不用出报告,只建基础档案。”

  

第1745集:瓶颈突破寻新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