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萧云舒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中并非毫无波澜。但若是今日松了口让她们借着探望的由头干预惩戒,那之前的严厉惩罚便成了摆设,三个孩子也永远记不住教训。
nbsp萧云舒目光扫过三人道:“你们若真为孩子着想,便好好完成祈福诵经,盼着谢爱卿早日培育出红薯,只要红薯能成,他们的禁足或许还能有转机。至于他们的日常起居,朕会让内务府派专人照料,确保他们不受苛待,但规矩绝不能破。”
nbsp虞皇后见萧云舒眼神坚定,知道此事已无转圜余地,只能咬牙应下:“臣妾......遵旨。”华贵妃与宸贵妃也不敢再多言地连忙跟着应声,心中满是懊悔,早知道会受这般惩罚,当初无论如何也该看住儿子,不让他们闯下这弥天大祸。
nbsp萧云舒看向谢清风,语气缓和了些许:“谢爱卿,日后这三个逆子若有任何迂矩之举,你可以直接动手打,不必顾及皇室颜面。”
nbsp谢清风闻言随即躬身垂眸,语气沉稳却不失分寸道:“陛下厚爱,臣心领矣。”他也只能说些车轱辘话了,萧云舒对他就是再信任和容忍,他也是皇帝。
nbsp此时殿外太监再次通报户部尚书求见,萧云舒不再多言,对谢清风道:“你先去庄子安排抢救种薯之事。”又对三位妃子冷声道:“带他们回去,明日起便按惩戒之法执行,若有半分违抗,朕绝不轻饶!”
nbsp三位妃子连忙带着皇子告退,谢清风也躬身退出勤政殿。
nbsp回到庄子后,夕阳已西斜,余晖洒在狼藉的薯田上,更显凄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谢清风看着地里一片狼藉的模样久违地叹了口气。
nbsp一年的心血都没了。
nbsp仔细翻找了下,根本没有还能救的苗,被马蹄踏得稀巴烂。
nbsp其实如果是现代经受过一系列基因改造过后的扦插苗的话,或许还有救。
nbsp但谢清风这个还是初代的,红薯的强能力都还没有整出来,并没有现代那么好存活,环境稍微有一点点不对劲就死给他看。
nbsp更别说今日被马蹄踏成这样了。
nbsp谢清风苦笑了下。
nbsp没事。
nbsp可能也是老天对他能力的一种考验吧。
nbsp还有土豆呢。
nbsp谢清风脑海中开始盘算土豆和红薯种植的差异,红薯喜暖,耐旱却怕涝,种植时需起垄高培土才能让块根更好地膨大。而土豆虽也耐旱却更耐低温,甚至能在轻度霜冻的环境下存活,种植时要深耕来避免块根暴露在地表被晒伤。
nbsp不过土豆的抗病性比这初代红薯强上不少,即便遇到轻微的病虫害,只要及时处理,应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nbsp而且他有之前种植红薯的经验,土豆应该是可以成功的吧?
nbsp其实他也不确定,只能硬着头皮干。
nbsp接下来的日子里,谢清风彻底开启了府衙和庄子两点一线的生活,好在顺天府的日常事务本就清闲,除了每月几次的巡街和处理些京城小纠纷之外,并无太多繁杂公务,他便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土豆培育中。
nbsp每日清晨天还未亮,他就带着农具赶往庄子和老农们一起翻地、播种、浇水什么的,中途再回府衙处理事务,正午太阳最烈时他也能蹲在田埂上拿着纸笔记录土豆幼苗的生长情况,对比不同地块的土壤湿度、温度对幼苗的影响。
nbsp谢清风自己在京中过得低调沉寂,可他的名声再次在京城官场炸开了锅。
nbsp“顺天府府丞谢清风在研究亩产千斤的粮种”的消息直接传遍了整个朝堂,但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太相信,尤其是三位皇子身后母族的官员,更是直接把质疑写在了脸上,就差在朝堂上当场骂谢清风造假了。
nbsp起初,虞家、苏家、柳家的官员们听自家娘娘说皇子踏毁救命粮种被陛下严惩的时候还真有点慌了神,一个个急得四处打探消息,生怕真的闯下弥天大祸。可等他们托人查到这nbsp救命粮种的来历,全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nbsp“就这?从临平府仓库里翻出来的破玩意儿,还敢叫救命粮种?”镇国大将军虞怀在兵部议事时拿着探子送来的消息,语气满是不屑,“我看那谢清风就是没事找事!临平府仓库里堆的都是些年久失修的旧物,能有什么好东西?”
nbsp“还说什么从古书残卷上看来的,一本不知名的破书上写个亩产千斤就当真了?怕不是他自己在庄子里无聊种种菜,想博个能臣的名声,就吹嘘种子天下第一吧?”
nbsp他儿子兵部侍郎虞礼也皱了皱眉道,“父亲说得对,依我看,就是三个殿下碰巧去他庄子玩,他正好借着这个由头把粮种被毁的黑锅扣在殿下们头上,日后要是整不出亩产千斤的粮种,就能拿被踏毁当借口,说不是种子不行,是被破坏了。”
nbsp“谢清风这算盘打得.......当时在演武场我还敬他是条汉子呢!没想到,还是和那群文官一样的臭德行,算计来算计去的。”
nbsp另一边的太傅苏鸿自然也觉得谢清风在胡扯,自古以来,农桑之事讲究脚踏实地,哪有靠一本残卷就敢夸下海口的?不是他自夸自己学识渊博,自他开蒙到现在已有六十余年,读过的书籍怕是比谢清风这乳臭未干的小子吃过的盐还多。
nbsp他怎么从来没有在一本书上见到过此等说法?这样的神物他也只是幼时听老叟们讲过的神话故事里听过,说上古有嘉禾,一茎能结百粒,可那终究是百姓盼丰收的念想,当不得真。
nbsp这谢清风倒好,拿着本连书名都看不清的残卷,就敢在陛下面前说什么亩产千斤,这不是胡扯是什么?
nbsp前些日子在演武场上的风头出够了,现在还想给自己镀金?谢清风自己想上爬,他不管,但要是踩着自家五皇子往上爬,那还得看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
nbsp苏鸿的门生见老师有些忧心此事,连忙道,“老师,我已经让人去查了,谢清风那庄子里,之前确实种过些不知名的藤类作物,可根本没人见过什么千斤粮种的收成。他说培育了一年,连个成品都没拿出来过,谁知道他是不是在骗人?依学生看,他就是想借着粮种的由头来攀附陛下。”
nbsp“陛下定然是被他的花言巧语蒙骗了。”苏鸿慢悠悠道,“农桑之事讲究的是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哪有靠一本破书就能一步登天的?等过些日子,他那试验田颗粒无收,或是只结出些不值钱的小根茎,陛下自会明白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
nbsp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长势正好的桑树道:“到时候,老夫定会在陛下面前陈明利害,让谢清风知道,治学要脚踏实地,为官更要实事求是,莫要以为靠些旁门左道的噱头就能蒙混过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柳家在京的族人柳文轩,虽不像虞、苏两家那般强势,却也在江南商人的聚会上散播质疑:“我们柳家在江南也算见多识广,从未听说过什么亩产千斤的粮种,依我看,这谢清风故意夸大其词,好让陛下拨款给他折腾。”
nbsp商人们重利,自然是知道那些官员们是什么德行,要起钱来比他们还狠。他们虽然面上觉得讳莫如深不敢和柳文轩一起讨论,端着茶盏的手都透着几分谨慎,没人敢接柳文轩的话头。
nbsp毕竟柳文轩可是盐商出身,江南半数盐引都捏在柳家手里,但等柳文轩走后他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开始讨论谢清风。不过他们不是跟着柳文轩贬低谢清风,而是佩服他胆子大,居然敢从皇上和三位娘娘那里弄钱。
nbsp他们在京城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见过有官员这么敢要的?
nbsp就连先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官员这么个要钱法啊,更别说还打了圣元朝的三个皇子呢。
nbsp三个皇子的母族是不满,而其他官员们一打听,也觉得谢清风是在故弄玄虚。
nbsp据说那本记载粮种的书,是临平府仓库里堆了十几年的残卷,纸页都发黄发脆,连书名都模糊不清,只隐约能看清薯种二字,连着书人的名字都找不到。
nbsp有去过临平府的官员还说,那仓库里堆的都是些没人要的旧籍和废弃的农具,平日里连看管的人都懒得仔细巡查,谢清风从那种地方翻出的东西,能有什么真材实料?
nbsp“依我看,就是谢清风闲得发慌,想博个忧国忧民的名声!”
nbsp“李大人说得极是!我还听说谢清风那庄子里,所谓的试验田不过就几亩子地而已,里面稀稀拉拉长着些藤蔓,连叶子都透着一股病恹恹的劲儿。”
nbsp“他说损失惨重,依我看怕是早就知道那东西长不成,故意借着皇子的错处,把失败的理由都找好了。”
nbsp“他此次还与皇上说尽力抢救,找皇上要了那么好些银子,要是真的种不出来,就说是被皇子踏坏了种苗耽误了培育,陛下还能怪他不成?”
nbsp“好个心思深沉的人!”
nbsp原本还有些官员因陛下的态度,对谢清风的粮种存了几分疑虑,此刻听了这些内情也都彻底放下心来,只当谢清风是在自导自演一场闹剧。
nbsp而三个皇子背后的母族已经开始在暗中盘算等过些日子谢清风露馅了,之后该如何在陛下面前参他一本,说他欺君罔上。
nbsp正好趁机打压一下这位突然被陛下看重的顺天府府丞,替自家背后的皇子出一口气。
喜欢。
第349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