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8章 第三绥靖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教育总长陈立府的汽车驶入商都城时,

    nbsp这位见惯了各地景象的政坛老手,眼中也不禁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讶异。

    nbsp距离那场惨烈的保卫战不过数月,眼前的景象与他想象中的残破焦土相去甚远。

    nbsp街道虽仍可见修补的痕迹,但整洁有序,

    nbsp街上的行人百姓虽衣着朴素,但浑身透着股干劲儿,与其他盟统区平民百姓面貌相差甚远,

    nbsp街道两侧的店铺满满当当,市声喧阗,甚至还能看到新起的砖瓦房。

    nbsp“陈总长,一路辛苦!”,包国维早已率众在绥靖公署门前迎候。

    nbsp陈立府本次是以视察豫省教育改革情况的名义来到商都城,是政务。

    nbsp因此包国维今日未着戎装,而是以绥靖公署长官的身份接待陈立府,

    nbsp他一身熨帖的藏青色中山装,更他显斯文儒雅,

    nbsp与昨日刑讯室中那个杀气凛然的军人判若两人。

    nbsp他身旁簇拥着豫东绥署的主要官员,以及豫省国立大学、省立女子中学、几所省立高等中学和小学的校长们。

    nbsp“抑之老弟,豫东……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nbsp陈立府下车,紧握住包国维的手,语气亲昵,

    nbsp“这重建之速,秩序之稳,远超我之预料。

    nbsp看来抑之不仅是能打仗,这治政安民,亦是栋梁之才!”

    nbsp寒暄过后,包国维亲自陪同陈立府开始视察豫东的复校情况。

    nbsp蝉鸣穿过老旧窗棂,落在讲堂昏黄的粉尘中,仿佛也在屏息聆听。

    nbsp陈立府站在教室后门,解开领口扣子扇着风,鬓角已渗出细汗。

    nbsp讲台上,一位头发花白、背微微佝偻的教授,

    nbsp正用略带吴侬软语的腔调讲解“重铬酸钾在实验中的替代应用”。

    nbsp他手中晃着一支褪色药水瓶,讲桌上摊着几页旧笔记,粉笔灰落在他磨白的袖口。

    nbsp靠窗一侧的实验台上,几只斑斑的试管瓶安静立着,仿佛也因稀缺而倍显庄重。

    nbsp“这是原南都大学化学系郑教授,”,绥署教育科长低声介绍,

    nbsp“三周前才带着学生从晋省转移至此。如今这栋楼里,还挤着四五所搬迁院校的师生轮流复课。”

    nbsp陈立府点点头,目光扫过窗台几盆野菊,被人栽在炮弹壳中,开得分外倔强。

    nbsp他走出教室时,外头热浪扑面。

    nbsp一行人挽着袖子下了甬道,下一站,是省立女子中学。

    nbsp“立正——!”

    nbsp整齐的应答声中,数十名女学生身着蓝布旗袍,在烈日下挺拔站立。

    nbsp几人额头已见汗珠,仍不动如山。操场一角,老槐树下隐见弹痕,如今却悬着简易吊环和绳梯。

    nbsp“我校四百二十人,现接收战区转学生一百零七人,”

    nbsp短辫少女挺身报告,“每周三次战地救护课程,全员到齐!”

    nbsp说完,她当场翻出校服内衬,露出密密麻麻缝着止血绷带和急救粉的暗袋。

    nbsp陈立府微微颔首,“都是好学生啊!”,

    nbsp汗水顺着鬓角流下,他抬手拭去,却看见操场边一个身影悄悄把破旧衣领向内卷起。

    nbsp他看向一旁陪同的女校长,言语中颇为尊重:“张先生,女校复学不易,如今还面临哪些困难?”

    nbsp这位眉宇英气的女子正是张剑英,出身豫省士绅,留日归国后长期投身女子教育。

    nbsp此次复校,由包国维特请担任商都女子中学校长,兼任绥署教育科副科长。

    nbsp“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费和师资。”张剑英坦然道,

    nbsp“为推动女童入学,包长官曾下文要求绥署公务员带头将女眷接来,起了很大作用。

    nbsp但眼下教具短缺,各校教员薪资、经费维艰,确实捉襟见肘。”

    nbsp身旁文员认真记录,陈立府一边喝下随员递来的冰镇绿豆汤,

    nbsp点头道:“再难也不能穷教育,这笔账我来补。”

    nbsp张剑英又轻声补充:“学校里还收留了十几位特殊背景的女孩,是从日占区慰安所中解救出来的……

    nbsp她们回乡无门,只能暂避于此。

    nbsp我建议总长发文,为此类女孩在豫省各地设立保护名册与教育基金。”

    nbsp陈立府一怔,眼神沉了几分,最终轻轻点头:“我会与议长商量,另设特别条款。”

    nbsp“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nbsp稚嫩童音穿透夏日的热浪,一行人转进街角,看到围墙已被粉刷一新的小学。

    nbsp院子里,石灰粉临时画出的跳格子仍留着脚印,窗边插着纸做的小红旗。

    nbsp陈立府俯身透过窗看进去,三十来名孩子坐得密密麻麻,课本是桑皮纸誊写的版本,虽破却齐整。

    nbsp讲台旁,一口铁桶里煨着绿豆粥,蒸汽混着粉笔灰和墨香在室内弥散。

    nbsp“王阿毛!”老师忽然点名。

    nbsp角落里一个穿着打补丁裤子的男孩站起,笑得眉眼弯弯,裤脚下还贴着膏药。

    nbsp他拿起粉笔,一笔一画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nbsp“华夏。”

    nbsp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窗外的阳光照在陈立府微笑而沉思的脸上。

    小主,这个

第338章 第三绥靖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