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社区运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材料创新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衔尾蛇”对技术的贪婪觊觎让程长赢保持了最高警惕。但TRX项目的推进不能停歇,工程进度一天天接近尾声,“雨林之心”塔楼如同雨林中的巨树,披挂着闪耀的玻璃幕墙,逐渐刺入新加坡的天际线。项目的焦点,也开始从硬邦邦的工程建设,逐步转向软性的、却同样至关重要的——社区运营。
nbsp这才是决定一个项目最终成败和口碑的关键。房子盖得再好,如果后期的物业服务和社区文化一塌糊涂,也会迅速贬值,并严重影响长赢的品牌声誉。对手显然也深知这一点。
nbsp长赢新加坡分公司新组建的社区运营团队,由从国内调来的资深物业经理吴芳负责。这位三十五岁的职场女性有着丰富的物业管理经验,曾在国内成功运营过多个高端项目。她干劲十足,引入了长赢在国内经过验证的“长赢生活”APP,整合了物业报修、智能家居控制、费用缴纳、社区公告、甚至邻里社交等功能,准备大干一场。
nbsp然而,推广伊始,便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文化阻力。
nbsp“吴经理,很多本地居民,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对这款APP很排斥。”下属汇报时一脸无奈,“他们觉得太复杂,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更习惯直接打电话给物业办公室,或者当面沟通。我们推荐的线上报修、线上缴费,使用率很低。”
nbsp吴芳尝试组织了几次线下推广活动,送小礼品鼓励下载使用,效果依旧寥寥的好友邻里功能更是几乎无人问津。新加坡人注重隐私和边界感,对这种看似热情的“邻里社交”并不感冒。
nbsp更麻烦的是,一些关于“长赢生活”APP的负面言论开始在一些本地社区论坛和聊天群里流传:
nbsp“中国APP,会不会偷偷收集我们的数据?”
nbsp“什么东西都要扫码,太麻烦了吧!”
nbsp“还是以前那种有办公室、有管家的好,找得到人。”
nbsp这些言论看似是普通用户的抱怨,但传播速度和针对性让程长赢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又是对手在幕后煽风点火,刻意放大文化差异和用户习惯的不适应,企图从社区层面制造隔阂和对立,让长赢的“智慧社区”理念落地失败。
nbsp“程总,这样下去不行。”吴芳向程长赢汇报,脸上带着挫败感,“我们的智慧社区理念很好,但有点水土不服。强行推广,反而可能引起居民反感。”
nbsp程长赢没有立刻表态。他让吴芳调来了详细的用户数据和反馈报告,仔细研究。他发现,抗拒APP的主要是中老年群体和部分注重隐私的精英阶层,而年轻家庭和科技爱好者接受度较高。同时,居民并非拒绝便利,而是拒绝“复杂的便利”和“缺乏安全感的便利”。
nbsp“问题不在APP本身,而在推广的方式和重心。”程长赢得出结论,“我们不能把国内的模式生搬硬套。在这里,我们要做的是‘服务下沉和‘价值凸显。”
nbsp他立刻调整策略:
nbsp“第一,APP推广策略改变。不再强求所有人使用所有功能。对于老年人,我们印制大幅的、带有巨大号码的物业电话卡,提供一对一电话服务,甚至上门协助操作。对于排斥社交功能的,绝不强求,突出其工具属性。”
nbsp“第二,线下服务加倍做好。物业办公室24小时有人值班,响应速度要超过行业标准。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科技是锦上添花,基础的优质服务才是根本。”
nbsp“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找出一个‘杀手级应用场景,让居民切身体会到不用这个APP,真的会‘吃亏。”
nbsp程长赢提出的“杀手级”应用,是整合社区周边的商业资源。他让团队与周边的知名超市、餐厅、洗衣店、健身房谈合作,通过“长赢生活”APP发放独家优惠券、预约免排队、享受专属折扣。
nbsp同时,他针对新加坡人热衷的垃圾分类和环保回收,在APP内推出了创新的“绿色积分”系统。居民通过正确分类投放垃圾、预约回收旧物等行为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优惠券、物业费抵扣券、甚至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时长。
nbsp这些功能直击本地居民的生活痛点和兴趣点,实惠、方便、又有社会价值。
nbsp策略调整后,效果立竿见影。
nbsp为了抢到限量版的超市优惠券,为了健身房的专属时段预约,越来越多的居民,包括一些原本抗拒的老人,开始在家人的帮助下尝试使用APP。
nbsp“绿色积分”系统更是大受欢迎,孩子们监督家长分类垃圾成了社区一景。
nbsp而线下物业团队的优质服务,也赢得了居民的普遍好评。
nbsp线上线下的正向循环开始形成。“长赢生活”APP的激活率和活跃度稳步提升,虽然社交功能依旧冷清,但其作为“社区生活服务工具”的定位却被成功树立起来。
nbsp看到社区运营逐渐步入正轨,吴芳和团队都松了一口气,认为这场社区文化的攻坚战终于打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
第418章 社区运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