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封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9章 潼关之战(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鸣金……收兵!”

    nbsp这四个字仿佛抽干了他全身力气。

    nbsp凄凉的锣声终于响起,早已魂飞魄散的大顺军残兵如蒙大赦,丢盔弃甲,争先恐后地向后奔逃,只留下漫山遍野的尸体和丢弃的军械。

    nbsp这一战,大顺军可谓伤筋动骨,4万健儿魂断沙场,战死1万多,伤残者更是不计其数,哀鸿遍野。

    nbsp反观明军阵地,虽然也付出了代价,战死152人,受伤376人,但相比取得的战果,损失微乎其微。

    nbsp更重要的是,经此一役,新军第一镇的信念发生了质变。

    nbsp士兵们擦拭着燧发枪上的血污,望着狼狈逃窜的敌人,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狂热。

    nbsp“柱国大人说的是对的!我们真的能赢!”

    nbsp“以一当十!天下第一镇!”

    nbsp“必胜!必胜!必胜!”

    nbsp欢呼声浪穿透雨幕,直冲云霄,士气高昂到了顶点。

    nbsp接下来的三天,不甘失败的李自成又连续派出部队出城进行试探性攻击,妄图寻找明军防线的弱点。

    nbsp然而,魏渊从容不迫,麾下六镇精锐轮番出战。

    nbsp每一镇都憋着一股劲,渴望证明自己不比第一镇差。

    nbsp无论是第二镇的重步兵推进,第三镇的骑兵侧翼掠阵,还是第四镇的强弓硬弩远程覆盖,皆配合默契,战术执行坚决,当然,每一镇的杀招都是围绕“崇祯式”和“铁马”打造的攻守体系。

    nbsp大顺军每一次试探,都撞得头破血流,丢下更多尸体仓皇退回关内。

    nbsp连吃败仗,损兵折将,李自成最后一点野战决胜的信心也被彻底打没了。

    nbsp他登上潼关城墙,望着城外连绵不绝、士气如虹的明军大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nbsp“传令!紧闭关门!高挂免战!所有兵马,给老子牢牢守住关墙!”

    nbsp他咬牙切齿地对麾下诸将吼道。

    nbsp“他魏渊不是能打吗?老子看他的粮草能撑多久!这潼关天险,就是困死他的囚笼!耗也要耗死他!”

    nbsp潼关如同一头沉默的巨兽,匍匐在山河之间,试图用时间和险要拖垮明军。

    nbsp明军大营内,连胜之下,诸将求战之心愈发急切,纷纷涌入中军大帐请命。

    nbsp“柱国!士气正盛,末将愿为先锋,强攻潼关!”

    nbsp“是啊,柱国,一鼓作气,拿下此关!”

    nbsp端坐主位的魏渊,却只是平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打着地图上的潼关位置。

    nbsp待到诸将情绪稍平,他方才抬起眼,嘴角露出一丝神秘而自信的笑意,抬手止住了众人的请战声。

    nbsp“诸位,稍安勿躁。”

    nbsp他的目光扫过帐中每一位跃跃欲试的将领,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nbsp“强攻雄关,徒增伤亡,非智者所为。本督的耐心,等的就是现在。”他顿了顿,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nbsp“我的……王牌,已经到了。”

    nbsp帐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将领都屏息凝神,疑惑又期待地看着他。

    nbsp魏渊站起身,走到帐门边,掀开帘子,望向潼关方向,雨不知何时已停,夕阳的余晖刺破云层,照亮了他坚毅的侧脸。

    nbsp“传令各镇,好好休整,饱餐战饭。”

    nbsp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可动摇的决心,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nbsp“明日拂晓……”

    nbsp“准备攻城!”

    nbsp这一次,魏渊要给他的敌人,乃至给这个时代的战争模式,上一节题材新颖的科学课。一门关于绝对火力与钢铁纪律的全新学科。

    nbsp当潼关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潼关城墙上的大顺守军揉着惺忪睡眼,习惯性地望向城外明军连日来列阵的方向时,他们看到的景象却与往日截然不同。

    nbsp没有密密麻麻的步兵方阵,也没有蓄势待发的骑兵集群。取而代之的,是在明军阵前一字排开的、一种他们从未见过,却本能感到心悸的庞大阵仗。

    nbsp魏渊的王牌,终于毫无保留地亮出了它冰冷的獠牙。

    nbsp低沉的号角声中,伴随着骡马沉重的响鼻和车轮碾压冻土的吱嘎声,一门门闪烁着青铜幽光的火炮,被一种结构精巧、由双马牵引的专用炮车拖拽着,进入了预设发射阵地。

    nbsp这正是万国闻馆工匠们根据魏渊超越时代的草图,精心改进的野战炮机动装置。

    nbsp炮手们动作迅捷而训练有素,卸下挽马,推开炮车,利用杠杆和垫木熟练地调整着炮身俯仰角度,整个过程充满了工业时代般的精确与效率,与这个时代战场上常见的混乱格格不入。

    nbsp这正是魏渊倾注心血打造的战略力量,他的王牌——大明新军炮兵!

    nbsp后世军事史学家普遍认为,正是从潼关之战起,炮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决定性的战略兵种,而非步兵的附属品,正式登上了人类战争的历史舞台,这比欧陆的拿破仑·波拿巴系统性地运用炮兵,足足早了一百五十年!

    nbsp此役,因其压倒性的火力展示,在后世又被尊称为“三炮营之战”。魏渊一次性投入了三个齐装满员的整编炮营,这几乎是他全部的战略预备队。

    喜欢。

第629章 潼关之战(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