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章 天牢对峙,父与子的“底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报告上写着:

    nbsp“……太子被拿下后,军心震动。然,其心腹将领纥干承基、罗通等人,已迅速控制住局面。全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所有通往长安的道路,皆被封锁。”

    nbsp“……军中‘为太子复仇,清君侧,靖国难的呼声,日益高涨。三万将士,群情激奋,只待一声令下,便可……西进!”

    nbsp李世民的手,死死地攥着那份报告。

    nbsp他的心,在滴血。

    nbsp最担心的局面,还是发生了。

    nbsp李承乾真的敢于用这支军队,来威胁自己这个父皇!

    nbsp“陛下!”

    nbsp长孙无忌的身影,出现在了殿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辅机,进来。”李世民的声音,沙哑而疲惫。

    nbsp“陛下,万万不可啊!”长孙无忌一进殿,便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太子殿下,虽然行事孟浪,但罪不至此啊!他,毕竟是您的亲骨肉,是大唐的储君!”

    nbsp“如今,大军在外,军心不稳。若此时,宣布太子为‘叛逆,与之开战。无论胜负,我大唐都将元气大伤,必为四夷所趁!届时悔之晚矣!”

    nbsp李世民冷冷地看着他。

    nbsp“那依你之见,朕,该当如何?”

    nbsp“难道要朕,向那个用兵权来要挟朕的逆子低头吗?!”

    nbsp“朕的颜面何在?天子之威何在?!”

    nbsp“陛下!”长孙无忌重重叩首,“臣,有一策,或可解此危局。”

    nbsp“说!”

    nbsp“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军心,避免兵戈。”长孙无忌抬起头,缓缓说道,“陛下,可下一道‘罪己诏!”

    nbsp“什么?!”李世民猛地站起,怒不可遏。

    nbsp“陛下息怒!”长孙无忌连忙解释道,“此‘罪己诏,非是向太子认错。而是向天下人,表明您的‘仁德与‘苦心!”

    nbsp“诏书中您可以说,是您教子无方,致使太子德行有亏;是您,偏听偏信致使忠臣蒙冤。”

    nbsp“然后,再将‘称心案,重新发落。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李泰和崔氏的身上,将他们明正典刑!”

    nbsp“最后,再派一位如房玄龄这般的元老重臣,持您的亲笔信,前往辽东大军!”

    nbsp“如此一来,陛下您保全了仁德之名。太子殿下,也得到了‘清白,有了台阶可下。”

    nbsp“一场天大的干戈,便可消弭于无形!”

    nbsp李世民听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nbsp长孙无忌的这个计策,是目前看来,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

    nbsp用最小的代价,来平息这场,即将爆发的内乱。

    nbsp但是……

    nbsp他不甘心!

    nbsp堂堂天可汗,竟然要向自己的儿子……低头?!

    nbsp然而,就在他内心挣扎之际。

    nbsp一份由李积从辽东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奏疏,送到了他的面前。

    nbsp奏疏的内容很简单。

    nbsp没有站队,没有劝谏。

    nbsp只有一句,出自《左传》的古语。

    nbsp——“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nbsp(兄弟在家里争斗,但能一同抵御外来的侵侮。)

    nbsp看着这句,再简单不过的话。

    nbsp李世民的身体,猛地一震。

    nbsp他那颗被愤怒和猜忌,包裹得坚硬如铁的帝王之心,最柔软的那个地方,仿佛被轻轻地触动了一下。

    nbsp他想起了,当年在玄武门前,与自己的兄弟那场你死我活的厮杀。

    nbsp又想起了,如今在边境,那数十万,正虎视眈眈的突厥、吐蕃、以及……那些尚未被彻底征服的蛮夷。

    nbsp是啊。

    nbsp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nbsp如果大唐因为他们父子二人的内斗,被外敌所趁,分崩离析。

    nbsp那他李世民,和他那个同样骄傲的儿子,李承乾,都将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

    nbsp良久。

    nbsp李世民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nbsp当他再次睁开时,眼中所有的愤怒、不甘、与杀机,都已消失不见。

    nbsp“……就依,辅机,你所言吧。”

    nbsp他的声音,充满了疲惫。

    nbsp“拟旨吧。”

    nbsp一场,足以颠覆大唐的巨大风暴,就在这最后关头,以一种最戏剧性的方式,被缓缓地按了下去。

    nbsp但这不是结束。

    nbsp父与子之间,那道看不见的裂痕,已经,深可见骨。

    喜欢。

第60章 天牢对峙,父与子的“底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