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七章 舆论战场辟蹊径,民报显锋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下方是薛万彻将军提供的战事简述,重点描述了唐军斥候小队着棉甲夜间潜伏,成功突袭一支突厥游骑的过程,特别强调了“甲胄轻便无声,利于潜行”,“寒夜苦守,无一人冻伤”,“流矢击中甲片,未能穿透”等细节,并有具体立功士卒的姓名和感言.....

    nbsp第二版则是“工坊实录”,而且还是图文并茂!。

    nbsp民报记者用白描手法,记录了“样板组”工匠如何一丝不苟地操作,质检员如何用特制的尺具和秤具严格查验,并直接引用了多位匠人的原话:“朝廷新法令好,干得多拿得多,心里踏实!”

    nbsp“这料子都是上好的,谁敢用次品,第一个不答应!”

    nbsp“以前混日子,现在盼着多干活哩!”

    nbsp第三版的医官文章,则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了棉花纤维的结构如何锁住空气保暖,又如何吸湿透气,并强调“洁净干爽之棉,于身体无害反有益”。

    nbsp而在不起眼的中缝处,那个“市井辨伪”小栏目,只是简单罗列了“传言棉甲畏火如虎”,“传言填充败絮致病”,“传言造价高昂劳民”等说法,旁边对应着战报中的“潜伏近火源亦无虞”,太医署的“洁净棉絮无害论”,以及将作监公布的标准化后“单甲实际耗材工本较铁甲大幅下降”的数据对比。

    nbsp没有声嘶力竭的驳斥,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静而有力的呈现。

    nbsp报纸一经发售,立刻引发了抢购热潮。

    nbsp百姓们或许看不懂深奥的朝堂争斗,但他们看得懂实实在在的战绩,听得懂工匠朴实的话语,信得过太医官的专业判断。

    nbsp茶楼酒肆里,议论的风向开始变了!

    nbsp“原来是这样!”

    nbsp“可不嘛,薛将军都说了好用,那还有假?”

    nbsp“我就说嘛,朝廷造甲还能害自己人?你看那些工匠,说得在理!”

    nbsp“呸!那些嚼舌根的,真是黑了心肝!差点就被他们骗了!”

    nbsp“还是这报纸实在,有啥说啥,有凭有据!”

    nbsp谣言在事实面前,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

    nbsp那些原本忧心忡忡的军属们也放下了心,甚至开始期盼自家子弟能早日穿上这既保暖又保命的的新甲。

    nbsp朝堂上,那几位之前上奏的御史,顿时尴尬无比,再不敢提“彻查”之事。

    nbsp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王德呈上的《大唐民报》,仔细翻阅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极为欣慰的笑容。

    nbsp他没想到,太子此次竟能如此迅速地找到应对之法,而且手段如此高明老练,充分利用了《大唐民报》这个新兴的舆论阵地,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nbsp“好!很好!”

    nbsp李世民连连点头,对侍立一旁的王德感慨,“承乾此次,未依仗他人,自行破局,且手法精准,颇懂民心向背之道矣!”

    nbsp“这《大唐民报》,倒是越来越有分量了。”

    nbsp他心中快慰,太子的成长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nbsp同时,他也再次深刻认识到,那个远在龙首原的赵牧,所点拨的每一样东西,无论是棉甲,飞钱,还是这报纸,其背后所蕴含的力量和智慧,是何等的深远。

    nbsp然而,经此一役,《大唐民报》展现出的巨大舆论操控力,也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崔敦礼等世家官员的心中,让他们忌惮不已。

    喜欢。

第四百五十七章 舆论战场辟蹊径,民报显锋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