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棉甲量产,军工革新隐后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产出之甲规格一致,战时损坏部件亦可互换修补,效率大增。”
nbsp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
nbsp“标准化……统一制式!”
nbsp“如此一来,便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如臂使指!”
nbsp“这还没完,接着便要做到极其严格的质量监督。”
nbsp赵牧却不理会这老家伙的惊讶,仿佛是故意似的继续道:“需建立独立于制作工匠的质检流程,可设置专人,依据制定好的标准,对每一批材料甚至每一道半成品,每一件成品甲胄,均进行抽检甚至全检。”
nbsp“不合格一律返工或废弃,并对责任人有所惩戒。”
nbsp“绝不容许劣质棉甲流入军中,否则非但不能护体,反而徒增伤亡。”
nbsp“质量监督……专人查验……好!”
nbsp“此乃重中之重!”李世民连连点头,深知军械质量关乎士卒性命,丝毫马虎不得。
nbsp赵牧最后道:“最后,得做到严格的成本控制。”
nbsp“欲大规模装备,成本须尽可能降低。”
nbsp“可在棉花产地就近设立初加工工坊,就地取材,减少运输损耗。”
nbsp“优化制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步骤。”
nbsp“同时,开辟更多棉花来源,或鼓励民间种植,或探寻其他类似功能的填充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nbsp为了让李世民更直观地理解,赵牧甚至取过纸笔,简单绘制了流水线作业的示意图......不同的工匠小组负责不同的环节。
nbsp从裁料,处理甲片,填充,缝制,最后质检,物料依次流转,而非一人从头做到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又画了一个简单的质量管理循环图,制定了标准,执行,检查,处理改进等详细流程。
nbsp李世民看得目不转睛,心中震撼无以复加。
nbsp赵牧所言所画,远超出这个时代工匠们的固有思维模式,其理念之先进,思路之清晰,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nbsp这已不仅仅是制作一件甲胄,而是一套关乎大规模生产管理的学问!
nbsp“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nbsp“小友真乃神人也!”李世民激动不已。
nbsp“有此三策,何愁棉甲不能量产?”
nbsp“老夫这便回去,必将此策详尽呈报上去!”
nbsp他如获至宝,再次风风火火地告辞,决心立刻下令将作监和军械司依此思路筹备棉甲量产事宜。
nbsp然而,无论是沉浸在兴奋中的李世民,还是提出建议的赵牧,都并未立刻完全意识到,这一项旨在强军利国的军工革新,将会触动一个何等庞大而顽固的利益网络。
nbsp长安,洛阳,乃至各地军州,存在着大量世代以打造传统铁甲,皮甲为生的官营作坊和民间匠户。
nbsp他们技艺代代相传,与各地府兵,武库官员关系盘根错节,早已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
nbsp棉甲的大规模推广,意味着朝廷对传统铠甲的需求将急剧减少,大量相关作坊将面临订单锐减,甚至倒闭的风险。
nbsp无数工匠,官员,材料供应商的既得利益将受到严重冲击。
nbsp诏令尚未正式下发,风声却已悄然传出。
nbsp京师将作监内,几位负责甲胄制作的资深大匠面露忧色,窃窃私语。
nbsp西市最大的铁料商行后院,东主与几位老主顾密谈,脸色凝重。
nbsp甚至兵部武库清吏司的某位郎中,在接到风声后,也皱起了眉头,心中暗自计算着此举可能带来的种种麻烦和关系网的震动。
nbsp一股无声的暗流,开始在新兴的棉甲利益与传统的铠甲利益之间涌动。
nbsp技术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产业格局的震荡和利益的重分配。
nbsp一场因棉甲而起的,不同于朝堂党争的新的风波,正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酝酿。
nbsp赵牧在山庄中,收到了夜枭关于市面上铁料,皮革价格异常波动以及某些甲胄作坊主私下聚会抱怨的零星报告。
nbsp他若有所思,但并未立刻将此事与棉甲量产直接联系起来。
喜欢。
第四百五十二章 棉甲量产,军工革新隐后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