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重启察举制度,世家欲毁寒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此法一旦推行,不出十年,朝廷各级官员之中,我世家子弟所占份额必将大幅回升,科举一途,将被大大稀释!”
nbsp卢承庆听得先是愕然,随即呼吸也急促起来,眼中放出光来:“妙啊!崔兄!此乃阳谋!堂堂正正之师!”
nbsp“陛下若拒,便是轻视德行,阻塞贤路;若允,便是自开方便之门于我世家!妙!实在是妙!”
nbsp“不止如此,”
nbsp崔敦礼补充道,笑容更冷。
nbsp“我们还可主张,被察举者,可不经科举初试,直接参加殿试,或于科举之中,另设德行科,由我等把控的名士评定等第,与考卷分数相加。”
nbsp“如此,即便寒门学子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只要德行评分不高,依旧难登高第!”
nbsp两人在密室中细细推敲,越说越是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寒门势力被重新压制下去的景象。
nbsp他们开始联络其他几家关系密切的世族,与朝中依附于他们的言官,翰林学士密议,精心炮制奏疏的措辞,准备引经据典,将“重启察举”包装成一件利国利民,继承古制的盛事。
nbsp一股暗流开始在长安的权贵圈层中悄然涌动。
nbsp关于“察举制”的优越性,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古老训条,开始在某些茶会,诗社中被人若有若无地提及,讨论,赞誉。
nbsp许多保守派官员对此深以为然,认为这确实是纠正科举“唯文章取士”偏颇的一剂良方。
nbsp风声,不可避免地透过各种渠道,隐约传到了东宫,也传到了一直密切关注朝堂动向的某些人耳中。
nbsp李承乾初次听闻时,并未立刻意识到其巨大的危害性,甚至觉得若真能荐举德行高尚之人,也非坏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但他身边的马周却立刻嗅到了其中致命的陷阱,脸色凝重地向他剖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nbsp“所谓耆老乡绅,几无寒门!荐举之权若落于世家之手,则寒门永无出头之日!”
nbsp“所谓德行,标准模糊,全凭人口一张嘴,届时必然成为世家打压异己,培植私党的利器!”
nbsp“此议若成,科举之公平,将名存实亡!”
nbsp李承乾闻言,悚然一惊,这才意识到这看似复古的改革背后,竟藏着如此险恶的用心!
nbsp这已不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整个寒门晋升通道的制度性绞杀!
nbsp他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nbsp对方的反扑,果然来了,而且来得如此刁钻,如此难以应对。
nbsp几乎在同一时间,龙首原山庄。
nbsp夜枭也将收集到的,关于世家密议“重启察举”的风声,送到了赵牧的案头。
nbsp赵牧看着那寥寥数语的情报,轻轻放下了手中的书卷。
nbsp他走到窗边,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山峦,落在了那座繁华而诡谲的长安城。
nbsp“察举……九品中正……”
nbsp他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冷嘲。
nbsp“真是……换汤不换药的老把戏。“
nbsp“看来,是真的被打痛了,开始掏压箱底的功夫了。”
nbsp他知道,一场关于大唐未来人才选拔制度的,更为深刻和艰难的较量,即将拉开序幕。
nbsp而这一次,对手站在了“古制”和“道德”的高地上。
喜欢。
第四百四十七章 重启察举制度,世家欲毁寒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