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07集:完善之后推升级[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进度条停在百分之九十七的时候,赵磊点了暂停。

    nbsp刘好仃正站在他身后第三步的位置,手里捏着半杯凉透的茶。他没说话,只轻轻“嗯”了一声,像是确认了什么。

    nbsp“再跑一遍日志校验。”赵磊说,“上次太顺,我怕漏了隐性冲突。”

    nbsp孙雯从隔壁工位探头:“你这是把机器当人养,生怕它哪天突然不高兴。”

    nbsp“它要真会不高兴就好了。”赵磊敲着键盘,“说明至少听得懂我们在说什么。”

    nbsp王芳翻着手里的客户表,头也不抬:“现在的问题不是它听不听得懂,是客户认不认这个‘升级。签合同的时候可没说要等半个月才开始干活。”

    nbsp“那是因为以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开始。”孙雯转过椅子,面对白板上贴着的三张便签纸,“现在不一样了。灯会等,玻璃会记,系统还会写小作文——这不叫维护,这叫长大。”

    nbsp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自适应调光”“行为预判”“低功耗稳定运行”这三个词外面画了圈。“今天起,别再叫它‘新版测试完成,就叫‘升级款正式上线。名字一换,气势就得跟上。”

    nbsp赵磊抬头:“意思是,咱们得让人知道,这不是修修补补,是换了个人。”

    nbsp“对。”刘好仃点头,“就像老房子加了个懂事的孩子,知道你几点起床,爱坐哪张椅子,连咳嗽几声都心里有数。”

    nbsp晨会开得短,但每人手里的任务清清楚楚。

    nbsp赵磊负责把技术参数翻译成普通人能听明白的话,不能带“阈值”“缓存”这种词;孙雯要把这些话编成文案,还得配上一段一分钟内的短视频脚本;王芳则拉出了首批五十户重点客户名单,按使用时长、反馈频率和家庭结构分了三级。

    nbsp“一级客户优先推送视频。”她说,“尤其是陈伯这种独居老人家庭,系统记录最全,故事也最实在。”

    nbsp孙雯已经打开设计软件,边改边念:“标题就用那句——‘您家的灯,现在更懂您。下面接一句:‘它学会了等待,也记得你的节奏。”

    nbsp赵磊插嘴:“别说得像相亲广告。”

    nbsp“本来就是谈感情。”孙雯笑,“产品和技术是骨头,故事才是肉。没肉谁愿意多吃一口?”

    nbsp王芳拨通第一个回访电话,响了四声被接起。“陈阿姨您好,我是王芳。昨晚系统正式切换到升级款,今天想问问您这边有没有收到推送消息?”

    nbsp对方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收到了,还看了那段小视频。我家老头子坐在沙发上打盹那段,灯慢慢亮起来的样子……他说好像有人在旁边轻轻说了句‘别着凉。”

    nbsp办公室里安静了一瞬。

    nbsp孙雯悄悄竖起大拇指。

    nbsp赵磊低头继续调试接口,嘴角动了动。

    nbsp刘好仃走过去,把一张打印好的《居家节律报告》样本放进文件夹,封面上那句“感谢您允许我们慢慢了解您”被重新排版,字体比昨天更柔和了些。

    nbsp线上推广同步启动。

    nbsp孙雯在服务号发了《致首批体验家庭的一封信》,语气像老朋友聊天:“过去三个月,我们的系统一直在默默记录您的生活节律。不是为了改变您,而是想更好地配合您。从今天起,智能玻璃进入升级模式,它将更安静、更耐心、更贴近您的日常。我们也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只要您推荐亲友咨询,就能获得电子纪念徽章一枚。不值钱,但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nbsp文末附上专属邀请码,背景图是清晨阳光透过玻璃渐变的过程截图,底下写着一行小字:“光会记得你。”

    nbsp王芳联系了三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商量在公告栏做“智慧居家升级案例展”。不用产品图,也不写参数,全是真实片段拼成的图文故事。

    nbsp第一块展板讲的是李奶奶家:凌晨两点起夜,走廊灯缓缓亮起,厨房水壶自动预热。配文只有两句:“她忘了自己开了灯。但我们记得她怕黑。”

    nbsp第二块是张先生夫妇:午后阳光太强,玻璃自动调暗,妻子在沙发上看完一整本书,没被晒醒。文字写着:“最好的陪伴,是不打扰。”

    nbsp最后一块留给了陈伯:他坐在窗边听收音机,光线随云层变化不

第1807集:完善之后推升级[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