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5集:难题攻克有进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磊盯着屏幕上那行小字,手指在键盘边缘敲了两下,像是在打节拍。他没急着删日志,也没重启程序,而是把那段记录单独拖进一个新文件夹,名字起得直白:“它看见了。”
nbsp刘好仃端着杯子走回来时,水已经凉了。他没喝,随手搁在窗台边,目光落在赵磊刚保存的文件名上,嘴角动了一下。
nbsp“看来咱们这灯,不光会说话,还会听。”他说。
nbsp孙雯正回放养老院的另一段视频,画面里是位老太太坐在阳台藤椅上晒太阳,一坐就是二十分钟不动。她暂停了几次,反复看老人的手有没有轻微颤抖、呼吸是否变浅。她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记:“静止≠异常,但长时间静止+体感温度下降,可能意味着疲劳或不适。”
nbsp王芳翻着客户反馈表,忽然抬头:“罗湖陈伯昨天又打电话来,问我们那个‘能记住人的灯,能不能顺便提醒他吃药?他儿子在外地,怕他忘了。”
nbsp赵磊听见这话,眼睛一亮,又暗下去:“我们现在连走路都还没记全,还想管吃药?”
nbsp“不是让它记药瓶。”孙雯接话,“是他每天九点准时去厨房柜子前站一会儿,这个动作重复了三个月。如果某天他没去,灯是不是可以轻轻亮一下,像在叫他?”
nbsp“这就不是照明了。”王芳笑了,“这是生活闹钟。”
nbsp“可闹钟不会关心人。”刘好仃说,“灯要是真懂他,就不该只在他忘事时响,而是在他累的时候先亮一点,让他走得安心些。”
nbsp办公室安静了几秒,只有打印机还在吐纸,一张张打印出最近五户“灯友计划”家庭的活动曲线图。
nbsp赵磊突然站起来,调出传感器原始数据流。他把红外热感、地面压力、声音频谱三条线并排拉开,时间轴对准老人发呆那段。他放大每一帧的变化,发现呼吸频率从每分钟18次缓缓降到14次,座椅受力重心向后偏移了三厘米,持续三十秒以上。
nbsp“它不是靠一个信号判断的。”他低声说,“是几个微小变化凑在一起,刚好跨过了某个阈值。”
nbsp“就像人察觉气氛不对。”孙雯点头,“说不上哪件事,但总觉得哪里变了。”
nbsp赵磊迅速新建一个模型框架,分两层:第一层只做最简单的趋势追踪——活动是否变慢、停留是否变长、夜间起身次数有无减少;第二层再结合具体动作判断要不要提醒。
nbsp“不追求快,也不追求准。”他说,“先学会‘感觉到了,再慢慢学‘该怎么反应。”
nbsp王芳看着他的草图,皱眉:“万一第一层一直报‘感觉到了,第二层却总判定‘不用管,客户会不会觉得我们在装样子?”
nbsp“那就让第一层也说话。”孙雯提议,“比如每天早上推送一条温和提示:‘昨晚您休息的时间比平时多了一点,今天精神还好吗?不说问题,只说观察。”
nbsp“对。”王芳眼睛亮了,“就像老邻居打招呼,不戳痛点,只表达在意。”
nbsp刘好仃走到白板前,写下四个字:“慢,但不断。”然后转身问:“现在的问题是,这系统能在老主板上跑起来吗?”
nbsp赵磊试运行了一遍,内存占用压到了临界点,风扇转速拉高,但没崩溃。“勉强能跑。”他说,“只要不同时处理太多节点分析。”
nbsp“那就先在一个家里试。”刘好仃拍板,“挑一户规律性强、配合度高的,装新版系统,看看能不能稳定捕捉这些细微变化。”
nbsp孙雯立刻打开档案库,翻出27户家庭的生活节律记录。她按晨起时间、夜间活动频率、日常动线稳定性排序,最终圈出五户作为候选。
nbsp“我有个想法。”她突然说,“咱们能不能也让客户自己选节奏?不是一上来就让玻璃自动调节,而是先观察两周,生成一份《居家节律报告》,让他们确认后再开启智能模式?”
nbsp“你是说……先当学生,再当老师?”王芳笑。
nbsp“对。”孙雯点头,“我们不替他
第1805集:难题攻克有进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