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3集:新效果再评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鼠标轻轻往右一推,屏幕上的物流状态刚好跳成“已签收”。他看了眼时间,八点零七分,比昨天早了三分钟。这会儿仓库还没开门,但他已经坐在工位上,笔记本摊开在左边,右手边是刚泡好的速溶咖啡,杯子外壁还挂着水珠。
nbsp他没急着翻数据,先点了客服后台的关键词统计刷新键。页面转了几秒,跳出新数字:“刺眼”本周累计51次,“反光”60次,“样板请求”从昨天的8条涨到了14条。其中一条来自某连锁托育品牌区域负责人:“请确认低反射率玻璃是否可用于整园改造,并提供耐久性说明。”
nbsp他把这条单独截下来,拖进X07看板的“重点反馈”文件夹。然后切回物流系统,核对三组样片的签收记录——全部完成,最晚的一单是前天下午五点四十二分,签收人姓周,备注写着“代幼儿园主任签”。
nbsp接下来是问卷回收情况。系统显示,六份电子问卷已填写提交,两份纸质版被拍照回传。他一张张点开看,住宅类客户普遍提到“窗外树影不再晃眼睛”,有位家长还附了孩子写作业的照片,桌上摆着样片,光线柔和,没反光。幼儿园那边更细致,一位老师用红笔在图上标出样片贴窗前后对比:“上午十点阳光直射时,桌面亮度降低明显,小朋友不再眯眼。”
nbsp他把这些反馈逐条归类,按使用场景分成三栏:家庭、教育机构、社区公共空间。每栏下面再列三项指标:是否表达满意、是否有推荐意愿、是否提出进一步咨询。做完这个表,他又打开生产台账,找到A线早班那两天的余料使用登记。
nbsp小李昨晚发过消息:“两块试片都留了,编号X071和X072,镀膜参数有微调,你记得跟上。”
nbsp他回了个“收到”,顺手记在本子上。现在回头看,那批余料利用率很高,原本计划报废的边角料,九成以上都被裁切成样片用了。这说明一线配合顺畅,没人觉得这是额外负担。
nbsp但问题也来了——反馈虽然积极,可还有两家没动静。一家是业委会代表,快递显示签收三天了,既没填问卷也没联系客服;另一家托育中心只回了一句“正在测试”,再无下文。
nbsp他没打电话催,而是调出邮件追踪功能,查看附件打开记录。结果发现,这两家都打开了随件发送的产品说明PDF,且停留时间超过四分钟。这意味着他们确实在看,只是还没决定要不要反馈。
nbsp“不是不认,是还在琢磨。”他自言自语了一句,顺手在表格里把这两户标记为“沉默观察型”。
nbsp中午前,他把所有信息整合成一张图表,横轴是时间,纵轴分别是咨询量、样片发出数、问卷回收率和推荐意向出现频次。画完后放大一看,趋势很清晰:自从样片寄出后,第四天开始,“样板请求”曲线陡然上扬,而“反光”“刺眼”这类投诉词的增长速度却慢了下来。
nbsp这说明什么?
nbsp不是大家突然不爱抱怨了,而是抱怨正变成具体的采购意向。
nbsp他喝了口凉掉的咖啡,又翻出两年前推广防雾玻璃的数据作对比。那时候,同样是走小样试用路线,第一周回收的有效反馈只有三份,而这次一周内就收到八份,其中六份明确说了“会介绍给别的单位用”。
nbsp“高出三成多。”他在本子上写下这句话,笔尖顿了顿,又补了一行:“关键是,这次没人问‘你们真能做吗,都在问‘什么时候能批量交货。”
nbsp这话听着不起眼,其实分量很重。以前客户怀疑的是能力,现在质疑的是产能。方向变了。
nbsp下午两点,他联系仓库核实样片领取总数。小李查了登记簿说:“一共打了七套样片,除了最初三套,后面四套都是这两天临时加的,材料还是从A线顺出来的。”
第1683集:新效果再评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