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集:新需求策略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屏幕上的那条新消息还亮着:“你们那种白天不开灯也不反光的玻璃,能寄样板吗?我们小区业委会想集体采购。”
nbsp刘好仃盯着这句话看了三秒,没急着点“回复”,而是把整段对话拖进了X07看板的“需求来源”文件夹,顺手打了个星标。这是第八个明确提到“样板”的客户了,而且是第一个以组织名义来问的。
nbsp他坐直了些,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调出过去七天所有带“反光”“隐私”“儿童房”“幼儿园”“弧形”“样板”这些词的记录。密密麻麻三十多条,一半来自住宅用户,三分之一是教育或社区类场所,剩下的是咖啡馆、办公室这类商业空间。
nbsp他一条条往下划,发现一个规律:以前客户都是问“有没有”,现在开始问“能不能定制”“多久能出样”“能不能批量拿货”。语气也变了,不再是随口一问,而是带着点试探性的认真。
nbsp他打开表格,把这三十多条按场景分了类:家庭用的,主要关心孩子写作业时会不会被晃眼;物业和业委会的,担心公共区域反光扰邻;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关注紫外线防护和视觉舒适度;还有几家网红店,想要那种“看起来像墨镜,但不显黑”的效果。
nbsp分类完,他又翻出最近四笔小批量订单的技术单。参数都压得低,反射率基本在10%到12%之间,跟两年前那个失败的“墨镜玻璃”项目很接近。不同的是,这次没人提“创新”,全是客户自己主动改的。
nbsp他点了根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三行:
nbsp咨询量连续五天上涨
nbsp定制需求从零星试探变成重复出现
nbsp客户开始关心具体指标和交付周期
nbsp写完,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不是偶然,是趋势在浮出水面。**
nbsp但他也没急着宣布什么。他知道,火可以烧起来,也可以被一阵风扑灭。现在要做的,不是吹火,是搭架子——让这团火能稳住,还能看清它到底往哪烧。
nbsp他切换回X07看板,在空白文档里新建了一份标题:《新需求柔性响应策略(草案)》。
nbsp第一句他琢磨了一会儿,最后写得平实:“当前‘低反光+护隐私类咨询显着增多,建议以现有工艺能力为基础,启动小规模验证性响应。”
nbsp他不想用“新产品研发”这种字眼。厂里一听“研发”,立马想到预算、立项、会议、层层审批,还没干就卡住了。他要的是轻装上阵,先动起来再说。
nbsp接着,他列了三条原则。
nbsp第一条:**不承诺标准产品,只提供可调整的小样。**
nbsp现有镀膜线稍微调一调就能做出低反射玻璃,没必要非等技术突破。客户要样板,咱就寄;要改参数,咱就试。哪怕一次只做五平米,也能换来真实反馈。
nbsp第二条:**每次寄样必须附问卷。**
nbsp问题不多,就三个:一是“实际使用中是否还觉得刺眼”,二是“有没有影响室内采光”,三是“愿不愿意推荐给邻居或朋友”。简单直接,客户填起来不费劲,数据收上来也有用。
nbsp第三条:**设定两周为第一观察期。**
nbsp如果这段时间内收到十份以上有效反馈,且其中六成表示满意或有复购意向,再正式提立项。否则,继续观察,不冒进。
nbsp写到这里,他停下来喝了口凉茶。杯子外壁有点滑,他握了握才稳住。
nbsp他知道有人会说:“你一个普工,搞这些是不是太出头?”
nbsp他也知道有人会觉得:“又是临时起意,搞两天就歇了。”
nbsp所以他特意在文档末尾加了一段说明:
nbsp“本策略不占用额外生产资源,所有样片均利用边角料或调试段完成;反馈数据由客服组协助收集,不增加一线负担。目标不是立刻推新品,而是确认市场真实水温。”
nbsp写完,他通读一遍,删掉两个形容词,把“潜在巨大机会”改成“值得进一步观察的现象”。
nbsp然后点击上传,放进X07看板的“策略提案”栏,标题加粗,标注“待议”。
nbsp系统提示上传成功,页面自动刷新。文档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块刚铺下的砖。
nbsp他往后靠了靠,椅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走廊的灯已经灭了一半,办公室只剩下他这一片亮着。隔壁工位的老张早下班了,桌上还留着半盒饼干,包装纸折
第1681集:新需求策略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