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9集:新机遇结果细分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七点整,控制室的打印机刚停,刘好仃就起身把三套测试报告抱进了技术会议室。纸张还带着机器的余温,封面上“A/B/C轮极限工况验证”的字迹清晰工整。他把文件盒放在会议桌中央,顺手把记录本也摆了上去,翻开那页写着“抗扰性问题,可能和信号优先级有关”的笔记。

    nbsp小李、王工、陈工陆续进来,各自拿了份报告坐下。小李翻了两页,抬头说:“刘师傅,这第三轮延迟归零了,是不是可以交差了?”

    nbsp刘好仃没接话,走到投影仪前,插上U盘,调出C轮日志第十七页的截图。画面放大后,两帧时间戳的顺序明显颠倒,像走路时先抬脚后迈腿。

    nbsp“这不是系统错了。”他指着屏幕,“是它记录的时候,脑子慢了半拍。”

    nbsp王工凑近看了眼数据,皱眉:“差0.03秒,连一眨眼都不到,真有必要揪着不放?客户又不会拿秒表卡我们。”

    nbsp陈工也点头:“响应延迟压到0.4秒以内,已经超达标线了,现在推上去,市场那边能立刻接单。”

    nbsp刘好仃点点头,没反驳。他转身打开白板,写下三个词:**稳定性、抗扰性、可维护性**。写完,回身问:“咱们做的这套系统,是让人省心的,还是让人提心吊胆的?”

    nbsp没人说话。

    nbsp他继续说:“刚才那0.03秒,看着小,可它能让咱们把‘问题出在除湿机看成‘代码出错。要是真出了事,修的人得花三天才能理清头绪——你们愿意接手这样的活儿吗?”

    nbsp小李低头翻报告,手指停在B轮湿度波动那段。王工摸了摸后颈,叹了口气。

    nbsp“先不谈推广。”刘好仃把投影切到高温测试组的数据表,“咱们先把账算清楚。这三轮,都是在低温高湿下跑的。可夏天呢?车间中午能到三十八度,设备烤得发烫,那时候系统还稳不稳?”

    nbsp陈工一愣:“高温组的数据……还没合进来。”

    nbsp“现在合。”刘好仃看向小李,“你负责环境记录,把近三天的温控曲线调出来,和响应延迟做叠加图谱。王工,你核对一下炉体散热模型有没有考虑金属热胀系数。陈工,你把预热模块的日志再过一遍,看看高温下有没有隐性降频。”

    nbsp几个人立刻动手。小李连上数据端口,王工掏出计算器开始推算,陈工盯着笔记本屏幕,眉头越皱越紧。

    nbsp十分钟后,图谱生成。投影上,一条红色曲线缓缓爬升——那是车间温度。而下方对应的控制响应时间,从0.3秒慢慢拉长到虽然仍在安全阈值内,但趋势明显上扬。

    nbsp“原来高温也有延迟。”小李轻声说。

    nbsp“不是‘也有。”刘好仃走近屏幕,“是它一直在扛,扛到快撑不住了才露了马脚。咱们之前只盯着低温启动,反倒把更常见的工况给漏了。”

    nbsp王工盯着图表,语气沉了下来:“这么说,客户在南方工厂用这套系统,夏天中午可能比冬天早上还难控?”

    nbsp“没错。”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横线,“我们现在不是在‘有没有问题上打转,而是在‘还能不能更稳上想办法。达标是底线,不是终点。”

    nbsp陈工抬起头:“可客户只要求0.8秒以内,我们已经做到了。”

    nbsp“可他们没说‘差一点也没关系。”刘好仃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楚,“咱们卖的是整条生产线的节奏。慢可能只是少出一块板;慢0.5秒连着慢三天,就是整条线停产。”

    nbsp他顿了顿,从记录本里抽出一张手绘草图,贴在白板边上:“我这两天想了个词——**性能冗余**。”

    nbsp几个人都抬头看去。

  

第1579集:新机遇结果细分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