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6集:新机遇成果初显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点五十分,三号炉的预热程序准时启动。控制室的屏幕亮起,进度条缓缓推进,第一阶段环境检测顺利完成。刘好仃盯着数据流,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节奏,像是在数秒。

    nbsp“底部温度上升太快。”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但把刚端起水杯的小李吓了一跳。

    nbsp老黄凑过去看实时曲线,眉头一皱:“比模拟高了七度,这不正常。”

    nbsp“残热没散干净。”刘好仃调出夜间散热记录,“昨晚停机后风扇停得太早,炉底积了热,现在一加热,补偿过头了。”

    nbsp新人甲在旁边快速翻着历史日志:“前天也是这个时间关的机,但那天风扇多转了二十分钟。”

    nbsp“机器也得讲究作息。”小李嘀咕一句,顺手打开功率监控界面。

    nbsp刘好仃没笑,直接在控制面板上操作:“把底部加热区功率下调百分之十五,启动预扫描,让系统提前认认‘家底。”

    nbsp老黄看着参数变动,迟疑了一下:“这么早调,会不会影响后面的校准?”

    nbsp“它现在‘发烧,得先退烧才能干活。”刘好仃敲下确认键,“动态校准不是万能的,得知道从哪儿开始调。”

    nbsp屏幕上的温度曲线慢慢平缓下来,底部升温速率回归正常区间。三分钟后,系统提示:基础温场校准完成。

    nbsp“行了。”刘好仃松了口气,“下一步,高频启停测试,按计划来。”

    nbsp七点零二分,第一次停机重启完成,响应时间显示符合预期。小李在进度表上打了个勾。

    nbsp“再来。”刘好仃说。

    nbsp第二次重启时,系统自检耗时跳到了新人甲立刻发现异常:“慢了六百毫秒!是不是探头信号拖了后腿?”

    nbsp刘好仃回放操作日志,果然看到系统在等待移动探头的数据同步。“信号延迟了四百毫秒,系统不肯往下走。”

    nbsp“要不先切本地模式?”小李建议,“等稳定了再接外部数据。”

    nbsp“可以。”刘好仃点头,“主控切回内置传感器,探头数据做参考,不参与决策。”

    nbsp参数调整后,第三次重启开始。倒计时结束,屏幕跳出结果:响应时间

    nbsp“快了!”新人甲忍不住抬头,“比昨天模拟还快!”

    nbsp老黄没急着高兴:“别忘了还有厚板测试,那才是真考。”

    nbsp“那就考。”刘好仃看了眼时间,“七点十分,准备穿插八毫米板。”

    nbsp传送带启动,厚板缓缓送入炉口。监控画面里,前端边缘微微翘起,炉口区域温度显示略低于设定值。

    nbsp“低温影响上来了。”新人甲指着环境模型,“今早车间比昨天低了两度半,炉口散热快。”

    nbsp刘好仃比对数据,迅速做出判断:“启用补偿模型,炉口加热功率加百分之八,传送带降速百分之五,让板子多‘暖两秒。”

    nbsp指令下达后,系统自动调整。厚板进入炉内后,翘曲逐渐消失,平稳通过加热区。

    nbsp“形变消除。”小李盯着成像分析,“边缘温差控制在一点一度以内。”

    nbsp“前后温差呢?”刘好仃问。

    nbsp“炉前炉后差一点二度,中段最稳。”新人甲报数,“三探头数据一致,梯度分布合理。”

    nbsp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下:“±1.2℃,达标。”

    nbsp老黄盯着内存占用条,忽然皱眉:“控制系统占了七成八内存,比平时高一截。”

    nbsp“哪个模块?”刘好仃问。

    nbsp“动态校准。”老黄点开进程列表,“采样频率拉满了,一直在跑。”

    nbsp“降频。”刘好仃说,“启动阶段全频运行,稳定后自动切换低频维持,省资源。”

    nbsp“要不要设个时间阈值?”新人甲问,“比如运行十分钟就降?”

    nbsp“不设时间。”刘好仃摇头,“看状态。温度场稳定、响应连续三次达标,再降。”

    nbsp“那要是一直不达标呢?”小李问。

    nbsp“那就让它一直跑。”刘好仃看着屏幕,“直到机器自己学会怎么醒。”

    nbsp七点二十一分,三轮测试全部完成。刘好仃把数据导出,逐一核对。

    nbsp第一项:冷启动温场校准——成功。

  &nbs

第1576集:新机遇成果初显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