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7章 高有高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请赵大帅不要虚空造牌,不要假托什么二弟来避实就虚。我高迎祥乃有断言:你二弟柴子进若真这般只会照本宣科,若真这般假大空,他这个教师爷无法立足课堂的(说得真好,真太好了。一语中的,潇洒就是这样的庸师)

    nbsp更请赵军门自重!大丈夫当敢于直面不堪之人生,真英雄应勇于自揭伤疤。打了个败仗而已,谁没打过败仗。我高迎祥若如你这般脆弱,早特么死上十回八回了。

    nbsp啊呀,祥兄弟啊,老哥我心里苦哦。老赵乃吟唱起来,有道是: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仇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过去的消息。

    nbsp高迎祥新人一枚,不知彼施州卫地方性的‘有道是,却知道此有道是:心病还须心药医。

    nbsp怀来捡漏尚不足以治你心病,待日后杀进沈阳将野猪皮挫骨扬灰,方解你顽固心疾。故所以请你将病情如实道来,我高心理医生才好对症下药。

    nbsp当年在萨尔浒,赵寿吉只是个帮忙搬运后勤的小卒子,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为故事中的一员,却非讲故事的人。视角限制,说不好。

    nbsp只在他反思来讲,比较认同于祥的观点:败仗源于西路杜松部为抢功提前一天出发,否则定能与马林部会合,这样就能拖住老奴等到李如柏到达,则老奴必败无疑,而此时刘铤也会摧毁赫图阿拉。

    nbsp高迎祥略一思量,说道:“老大你的意思,是败在了分兵?”

    nbsp“也不尽然,说不好。”

    nbsp老大啊老大,从我高迎祥投了你,听到你不下百遍嚷嚷着要报当年萨尔浒之仇。既念念不忘,小十年了吧,也该总结出三十六大则七十二细目来。你倒好,就三个字‘说不好!

    nbsp“如于文昌,他认为出兵时机不对,天寒地冻不便行军,大雪飘飘不利火器发射...”

    nbsp“不然!”高迎祥大声道:“三月正是日子最难过的时节,历一冬,家家户户米缸空空如也,可怜我农人...不是,我是说鞑子肚里也当饥肠辘辘。”“该当分兵。建奴乘马,善机动。如若合兵,找不到敌主力决战的话,在关外转悠个十天半月粮草便接济不上。我知官军应对鞑虏向来是分兵寻找其主力。分兵之关键在恰时合围,西路杜松和北路马林刚好错过了一天时间。一天十二时辰,老奴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nbsp螃蟹美味,柿子甘甜,放一起吃能叫你上吐下泻。冬日出击正确,分兵合围没错,两个放一起便要了桅杆屯老兄弟们的命。都杨镐这蠢货定下的主意,五弟林云就曾大骂杨镐是脑残党。

    nbsp不尽然也!赵寿吉认为杨镐无高能却不脑残,表现中规中矩。

    nbsp杨镐成功指挥过抗倭援朝,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统帅,绝不像五弟认为的那样庸碌不堪,他的战略部署自有他的道理。分进合击不等于分散兵力。明军从四个不同的军区出发,当然要分进,分进其实是一个兵力集结的过程。

    nbsp分进可使老奴不敢倾巢出动。我从四面而来,老奴无法判断哪个方向是主力,顾头不顾尾,轻易出击便中了调虎离山计,将他老窝给端掉。四路兵马距离赫图阿拉都很近,可以很快开到指定位置,因此分进的风险不大。如集中兵力以一路人马开进,则老奴可以放弃后方,倾巢而出,以机动优势对我实施运动战,我军在林海雪原中与占据地利的敌人展开野战,也无取胜把握。

    nbsp而朝廷由于国库空虚拖不起,只求速战速决。另有首辅方从哲的儿子犯了事正打官司,所以方老先生急需杨镐立功,指使兵部尚书黄嘉善传发红旗,天天催杨镐进兵。火急火燎地,也给杨镐四方协调带来问题。

    nbsp萨尔浒战败之后的追责比战争更精彩。

    nbsp四路人马中唯一全身而退的李如柏顶不住舆论压力自杀了。万历帝则不予答复御史对杨镐的弹劾。不多久,开原、铁岭相继失守,李家三公子时辽镇总兵李如桢不肯发兵救援铁岭。经略熊廷弼论李如桢十不堪,李遂被罢任。言官则纷纷上书弹劾杨镐,万历帝这回没能顶住压力,将杨镐与李如桢下进诏狱。

    nbsp天启元年,刑部将杨镐、李如桢判处死刑。天启帝称杨镐“轻率寡谋、贻祸至今”予以批准,与李如桢一起秋后处斩。时有左佥都御史王德完上疏请求赦免二人死罪,天启帝欣然准奏。

    nbsp于是,果然,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工科给事中魏大中弹劾王德完,要求处死杨镐。其弹劾疏里只说处死杨镐,对李如桢只字不提。

    nbsp魏大中,高攀龙的学生,所谓的东林‘前六君子。

    nbsp你东林党明着跳出来拉偏架了,案情开始明朗起来。

    nbsp综观萨尔浒之战,主要问题还是准备不充分,力量不够,原本就是锅夹生饭。四路

第437章 高有高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